代表履职

当前位置: 首页 > 代表工作 > 代表履职 > 正文

小摩托承载大民生——人大代表张本艳的“三员”担当

发布日期:2025-07-28    作者:沈桂荣     来源: 中池镇     点击:

在中池镇城镇社区的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总能看到一个骑着摩托车穿梭忙碌的身影。她,就是镇人大代表张本艳。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日复一日的默默奉献,她以一辆小摩托为“座驾”,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温暖民心,生动诠释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在基层一线书写着人大代表的履职风采。

贴心“速递员”: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张代表,今天能送我们家小浩去上学吗?大棚里实在走不开。”清晨七点,张本艳的手机信息提示音悄然响起。回复一个简洁的“收到”,她便骑上那辆熟悉的摩托车出发了。接上小浩,顺路给叶大娘带回急需的菜种,再绕到农资店帮老刘扛回两袋沉甸甸的复合肥——一趟精心规划的“民生速递”,三家群众的难题迎刃而解。面对村民的感谢,她总是摆摆手,质朴地说:“群众张嘴的事,代表就得第一时间伸伸手,这是我应该做的!”

在张本艳看来,联系选民不是固定在“代表进站日”的任务,而是融入日常的点滴。她将摩托车变成了“流动联络站”,利用走家串户、田间劳作的间隙,精准收集家长里短的民生诉求:谁家老人需要代买药品,哪户的农产品销路不畅,哪个路段的路灯不亮了......群众的“小事”就是她履职的“大事”。她用心倾听、详细记录,及时通过代表联络站或直接向相关部门反映,推动问题解决,让惠民政策精准滴灌到“最后一米”。她像一位不知疲倦的“速递员”,在车轮滚滚中传递着党的温暖和代表的关怀。

暖心“宣讲员”:政策入心,解疑释惑

如何让政策法规从“文件上”走到“心坎里”?张本艳有自己的“法宝”——小板凳和接地气的“方言课堂”。

午后的树荫下,她搬着小板凳,与乡亲们围坐一起,像拉家常一样宣讲政策。防溺水宣传,她将生动易懂的漫画贴到村民灶台边,不厌其烦地教孩子们牢记“六不一会”;宣传野生动物保护,她指着精心准备的海报,向村民介绍红腹山雀、云雀、白冠长尾雉、朱鹮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珍贵,提醒大家共同守护家乡的绿水青山;讲解最新的农业奖补政策,她掰着手指头,用最实在的账本打动种植大户:“看,一亩玉米大豆套种,奖补200元,够买150多斤尿素呢!划算不?”

她的宣讲没有高深的理论,只有贴近生活的语言和看得见的实惠。她善于将“书面语”转化为村民听得懂的“方言土语”,把政策条文拆解成通俗易懂的“大白话”,让党的好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她不仅是政策的“传声筒”,更是乡亲们信任的“解惑人”,在一次次面对面的交流中,架起了政策落地与群众理解之间的“连心桥”。

用心“示范员”:以身作则,引领风尚

人大代表不仅要说得好,更要做得好。张本艳深谙此理,她以身作则,用点滴行动引领文明新风尚。

下班回家的路上,看到路边散落的垃圾,她会“吱”地一声刹住车,弯腰捡起,放进车座旁常备的环保袋里。哪怕只是一小片白色垃圾,她也绝不放过。一次,几个放学的孩子目睹了她的举动,也学着捡起了路边的饮料盒。张本艳笑着竖起大拇指:“你们是爱护环境的好娃娃,给你们点个赞!”夕阳的余晖中,摩托车尾灯闪烁,映照的不仅是越来越干净的村道,更是一位人大代表以身示范、带动群众共建美好家园的赤诚之心。她捡起的是垃圾,树立的是榜样,传递的是人大代表守护乡土、共建文明的责任担当。

一辆小摩托,承载着沉甸甸的民生期盼;一副热心肠,践行着人大代表的初心使命。张本艳用日复一日的坚持和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小事”,诠释着履职尽责的深刻内涵。她穿梭的身影,是基层人大代表扎根群众、服务群众的生动缩影;她朴实的行动,擦亮了“人民代表为人民”的闪亮名片。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张本艳代表和她的小摩托,将继续承载着民声民意,跑出服务群众的“加速度”,为绘就中池镇幸福民生新画卷贡献着坚实而温暖的人大力量。

 

石泉县人大常委会主办   版权所有   陕ICP备10006042号

地 址:陕西省石泉县城老城   邮编:725200   电话:0915-6321296   邮箱:shiquanrenda@163.com

技术支持:博达软件     后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