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交流园地 > 正文

印象2021

发布日期:2021-12-27    作者:     来源: 全国人大     点击:


  2021年注定在共和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卡”成功,中华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意气风发吹响新号角迈上新征程;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迎来百年华诞,百年沧桑巨变风华正茂,让我们油然而生置身大历史的感慨,更有创造大历史的豪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生机勃发,人大工作活力四射,展现与时俱进的新气象。这一年,人大工作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印象?让我们共同回望2021年的时光大道,循着走过的足迹,重温记忆深处那些宏大事件、精彩画面,从中汲取力量,继续扬帆起航。




  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吹响新时代人大工作“集结号”。



  “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次”,“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历史上第一次”,这三个“第一次”足以说明中央人大工作会议所具有的里程碑意义。此次会议对新时代人大工作作了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进一步明确要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向我们吹响了“集结号”,发出了“动员令”。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指导思想、重大原则和主要工作,深刻回答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讲话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内涵、理论内涵、实践内涵,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其中,关于“四个机关”的重要论述,鲜明指出了人大的本质属性和职责使命,为全面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自身建设、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



  “全过程”让中国民主更加绚丽多彩。



  2021年,“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重大理念传遍神州大地,中国民主也有了一个最响亮的名字。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到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全过程人民民主作出系统阐述;从“全过程民主”入法,到十九届六中全会把“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从栗战书委员长多次就人大工作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作出具体部署安排,到第八个国家宪法日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座谈会的主题……这一切都彰显了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坚定信心和坚强决心。“全过程”让中国民主更加绚丽多彩,尽显“中国之治”所独有的魅力。而全国人大常委会则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对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了最生动的诠释。



  新时代人大工作的行动指南。



  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连续四次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交流会。这充分表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是各级人大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每一位从事人大工作的同志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和看家本领。伟大的实践催生伟大的思想,伟大的思想指导伟大的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人大工作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是新时代人大工作的行动指南,是我们做好人大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



  非常时刻尽显民主本色。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如期举行,让历经大疫考验的中国民主更加熠熠生辉:包括“十四五”规划在内的每一项决议决定都高票通过,背后的逻辑是会前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围绕大会议题,会场内外与线上线下所展开的热烈讨论,使全国人代会成为中国人民共同参与的一场民主盛典;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对会议程序和一些具体环节作出的必要调整,使全国人代会由“精简版”变为“精华版”;科技加持,使全国人代会更加生动直观、透明开放,展示了中国民主与时俱进、生机勃发的新风尚。非常时刻方显民主本色。大疫当前,中国民主成色不减,制度优势愈加明显。



  “伸出肩膀”彰显担当精神。



  “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只要党、国家和人民需要,人大就将毫不犹豫站到一线进行法律的、政治的、外交的斗争,伸出肩膀扛起应尽的政治责任。”栗战书委员长在作常委会工作报告时所说的这段铿锵有力的话语,引起很大反响。这是郑重的宣示,也是庄严的承诺,彰显出强烈的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一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关键时刻,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时,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果断出手、及时亮剑,以实际行动兑现承诺,让人民真正感受到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威。人大的权威不是等来的、喊来的、要来的,是脚踏实地干出来的。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用一次又一次精彩的表现,印证了这一点。



  新成绩绘就中国立法新图景。



  2021年,中国立法又喜获丰收,一幅恢宏壮阔的中国立法新图景正呈现在世人面前。一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法律17件,修改法律26件,作出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11件,还有一大批法律案已提请审议。透过这样一份耀眼的成绩单,我们可以看出新时代立法工作的新气象新特点:第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第二,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开门立法,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让每一部法律都装满民意。第三,按照精细化的要求,“精”字当头,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确保每一部法律都成为精品。第四,把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作为立法工作的“主战场”,主攻方向明确。第五,大小并进、双管齐下,既有“大块头”,也有“小切口”“小快灵”。第六,按下快进键、驶入快车道,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立法工作步伐。



  “三大领域”成为立法工作“主战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推进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生物安全、生态文明、防范风险、涉外法治等重要领域立法。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国人大常委会把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作为立法工作的“主战场”,明确主攻方向,集中力量、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出台了一批国家治理急需、人民群众期盼的法律。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是新形势新任务对立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新时代立法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调整。这有利于保证立法工作紧跟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贴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对法治建设的呼声期盼,紧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的法律需求实际。



  经典之中感受人大立法新时代品格。



  梳理2021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或修改的法律,透过那一部部经典之作、一次次成功的立法实践,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人大立法所具有的鲜明的新时代品格:乡村振兴促进法在希望的田野孕育新的希望,个人信息保护法为个人信息加把“锁”,数据安全法用法网为大数据罩上一层安全网,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在中国南海再掀改革潮,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重塑军人的荣耀地位,监察官法构建中国特色监察官制度,法律援助法让普通百姓都能感受到法律的温暖,家庭教育促进法让家庭小事上升为国家大事,反食品浪费法对“舌尖上的浪费”坚决说“不”,湿地保护法用法律武器守护“地球之肾”,噪声污染防治法为百姓打造宁静祥和的生活环境,反外国制裁法以法律利剑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利益,反有组织犯罪法对有组织犯罪出重拳用狠招;采用“决定+修法”的方式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修改“一法一规则”推动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与时代同频共振;打包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等八部法律,深化“证照分离”改革;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三孩生育政策的实施;作出若干决定,保证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相衔接……



  “小切口”蕴含大智慧。



  反食品浪费法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浪费问题,坚持规范与引导并重,建立反食品浪费长效机制,堪称“小切口”立法的经典范例。许多地方人大也遵循“小切口、有特色、精细化、可操作”的原则,针对一些热点难点堵点问题,出台了一批“接地气、立得住、真管用”的地方性法规。实践证明,“小切口”解决大问题、彰显大价值、蕴含大智慧。



  “国字号”立法直通车增设线路、增加班次。



  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一头系着基层群众,让人民群众能直接参与立法,用基层的生动实践丰富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时代内涵。202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新增12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联系点数量从最初的4个增加到22个,覆盖全国2/3的省份,辐射带动地方人大设立的立法联系点如雨后春笋般发展。随着这些设在百姓家门口的国家立法直通车增设线路、增加班次,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国家立法的途径进一步拓展,“高大上”的立法从人民大会堂走入寻常百姓家,实现了立法草案“到群众中去”,意见建议“从群众中来”,小小“阵地”迸发出强大的民主活力和创造伟力。



  共谋地方立法工作高质量发展大计。



  区域协同立法、流域共同立法、“小切口”“小快灵”立法、“1+N”立法、成立“立法专班”……近年来,地方立法工作亮点纷呈,成效显著。2021年12月2日,第二十七次全国地方立法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栗战书委员长出席座谈会并讲话。这次座谈会的主要任务就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法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要求,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共同谋划地方立法工作高质量发展大计。这次座谈会的召开,不仅对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标志着地方立法开启转型升级新阶段。



  提质增效,标注人大监督新高度。



  一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按照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的总要求,选择好角度、把握好尺度、掌握好力度,推动宪法法律全面实施,确保行政权、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依法行使,人大监督在不断探索中实现提质增效,尽显“铁腕气质”和“刚性本色”。一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听取审议24个有关监督工作报告,检查6部法律实施情况,开展2次专题询问,完成7项专题调研。工作监督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频频出手,精准发力,审议发言切中要害,推动整改措施得力,坚持寓支持于监督之中。执法检查直面问题、动真碰硬、不遮不掩,查清病灶、对症施治,从而推动问题解决、工作改进、法律实施。专题询问不对口型、不走过场,答问之间形成工作合力。预决算和审计监督盯紧国家的“钱袋子”,使国家公职人员学会过紧日子,花好人民的每一分钱。经济监督护佑中国经济平稳运行,在非常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司法监督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亮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备案审查以刚性手段维护国家法治统一。



  一部精彩纷呈的人大监督“连续剧”。



  继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之后,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又启动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执法检查。把这四次执法检查连在一起,则构成了一部精彩纷呈的人大监督“连续剧”。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希望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热切期盼。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一头连着减污,一头连着降碳”,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固废法执法检查,栗战书委员长再次挂帅担任组长,组成高规格执法检查阵容,深入实地开展检查。检查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领域,加强抽查暗访,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深入查找突出问题。回过头来看,全国人大常委会连续四年对生态环保领域重要法律实施情况开展监督,运用法治方式巩固和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在用法治力量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也打造了一个又一个人大全流程全要素监督的经典范本。



  首亮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全部“家底”。



  我们常说中国“地大物博”,那么我国究竟有多少“山水林田”、能源矿产?2021年10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首次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关于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这一报告向全国人民报出一份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的“明白账”,让大家对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家底”有了全景式的了解。自2018年以来,审议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和专项报告已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常规动作”。此次通过人大监督,在摸清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家底”,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加强和规范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工作,促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合理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使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更好服务国家发展、造福人民。



  审计监督“有始有终”,杜绝“半拉子工程”。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审计整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被审计单位承担起审计整改的主体责任,主要负责人要尽好责抓到位,严格落实审计整改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审计监督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有始有终”的监督工作流程,始于发现问题,止于解决问题。注重监督实效,着力做好审计整改这“后半篇文章”,坚决杜绝“半拉子工程”。从今年的情况看,通过强有力的跟踪监督,审计整改质量进一步提高,要求立行立改的问题基本整改到位,要求分阶段整改和持续整改的问题进展顺利;有关地区和部门制定修订了一批针对性、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屡审屡犯现象初步得到遏制,审计整改责任意识明显增强。



  用严格的“质检”标准护卫国家法治统一。



  备案审查是宪法法律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其目的是通过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的“质检”,以维护国家法治统一。一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共收到报送备案的行政法规、监察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经济特区法规、司法解释、特别行政区法律1921件。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部门按照“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的原则,认真履行审查工作职责,用最严格的“质检”标准,对报送备案的法规、司法解释逐件开展审查,对审查中发现存在合宪性、合法性、适当性等问题的,督促制定机关予以改正。同时,围绕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保障重要法律实施,组织开展了三个方面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集中清理,并有重点地开展专项审查。



  “两个联系”让人大代表“上接天线、下接地气”。



  密切人大常委会与人大代表、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是党的群众路线在人大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要求。为此,全国人大常委会把“两个联系”作为代表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年来,栗战书委员长先后3次与列席常委会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座谈,同他们面对面交流,听取意见建议。按照栗战书委员长关于“做到真联系,取得真效果”的指示精神,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加强同全国人大代表的联系,156位常委会组成人员直接联系439位全国人大代表。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参加常委会执法检查、专题调研、计划和预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对外交往等工作。组织代表开展专题调研和集中视察。举办线上线下代表学习班。全国人大代表工作信息化平台开始运行,用科技手段畅通“两个联系”的渠道。推动各地建成并投入使用22万多个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等履职平台,通过这些平台,使人大代表能“全天候”同人民群众保持联系。可以说,“两个联系”让人大代表“上接天线、下接地气”,让人大离百姓更近,让人大工作更好地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




  在履职尽责中绽放最美代表风采。



  2021年,人大代表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温馨与感动。他们时刻把人民利益挂在嘴边、捧在手里、放在心中、担在肩上。抗疫一线,有他们忙碌的身影;致富路上,他们和乡亲们携手同行;社区街巷,他们为百姓排忧解难;代表家站里,他们和选民打成一片;人代会上,他们为人民发声代言。他们所提的每一件议案建议,都装满沉甸甸的民意;他们所作的每一次发言,都凝聚着对人民的关爱;他们所投出的每一票,都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愿。他们信守承诺、坚守使命、甘于奉献,在履职尽责中绽放最美风采。危难之际、关键时刻,总有他们的守候。他们用言行对“人大代表为人民”这一朴素而又经典的表述作了最好的注脚。让我们为他们喝彩,为他们点赞!



  以人民的名义办理好每一件建议。



  “以对人民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办理好每一件建议。”这是我们在建议办理过程中经常会听到的一句话。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代表们向大会提出建议8993件,这些建议已经全部办理完毕并答复代表。把“人民”二字贯穿始终,是今年建议办理工作的最大特点。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深入了解民情,真实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对于带有共性、普遍性的问题依法提出建议,推动从法律、政策层面予以解决。有关承办单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认真研究、逐件办理,在建议办前、办中、办后全过程与人大代表密切联系,高质量办理代表建议,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使建议办理工作真正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次生动实践。



  高规格大规模调研展现人大新气象。



  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特别注重调查研究,并将其作为人大工作的一项常规动作和一道必经流程。栗战书委员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多次轻车简从,下基层、进企业、走村入户,倾听“原汁原味”的百姓声音。今年4月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围绕“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开展专题调研。栗战书委员长等党组成员深入基层一线,通过座谈交流、深入走访、分发问卷等方式,听取五级人大代表、各级人大工作人员、有关单位、专家学者、基层百姓对人大工作的意见建议,形成了39期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和23期工作简报。在常委会领导同志的带动下,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负责同志、常委会机关党组成员、全国人大机关都行动起来,掀起了大规模的调研热潮。此次专题调研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地方人大的同志表示,通过这次专题调研,看到了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所展现出的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勇毅笃行的履职自觉和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



  “风清气正”是中国选举一个最闪亮的标签。



  这是一场属于全体中国人民的民主盛事,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最生动、最直接的体现。从今年上半年起,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陆续展开。各地根据新修改的选举法,重新确定县乡人大代表名额,新增代表名额向基层群众、社区工作者等倾斜。为保证换届选举工作依法有序稳步推进,各地成立选举委员会,认真细致开展选民登记工作,采取多种措施为流动人口参选创造便利条件,灵活多样、讲求实效地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活动,依法保障选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广大选民踊跃参加,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106岁四川老人第18次参加选举,更是记录着中国人民崇尚民主、追求民主的脚步。没有金钱操控,没有暗箱操作,没有人身攻击,没有漫天许愿,更没有“狗血剧”和“宫斗剧”。可以说,“风清气正”是本次换届选举一个最闪亮的标签。这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必然结果,也是制度优势在选举中的具体体现。



  “云”外交发出人大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影响下,“云外交”成为全国人大对外交往新常态。作为国家总体外交“一盘棋”中的重要力量,全国人大对外交往坚持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引,紧跟元首外交步伐,通过视频、通话、信函等多种方式开展各层级各领域对外交流,全面推进与各国立法机构友好交往与合作。2021年,栗战书委员长举行视频外事活动44场,副委员长出席视频外事活动37场;委员会、友好小组、代表、办事机构等开展双多边视频活动112场;各层级往来信函700余件。全面介绍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深入阐释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广泛宣介中国倡议中国主张,着力凝聚全球团结抗疫社会民意基础,充分发挥立法机构在增进了解、加深友谊、深化沟通、促进合作方面的作用,坚定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作出积极贡献。



  人大故事为人大“圈粉”无数。



  回首2021年,一个个精彩感人的人大故事在我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记。这些故事,见证着260多万各级人大代表担当履职的汗水和尽心为民的热忱,映照着无数人大工作者深夜长明的灯火和“苦力班子”的坚守,凝聚着广大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目光和积极参与的热情……人大故事由他们来书写,因他们而生动。在真实鲜活的讲述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助推下,这些人大故事有了越来越多的倾听者,越来越多的人更加真切感受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感受到人大的力度和温度,进而关注人大、走近人大、支持人大、参与人大,最终成为人大工作的铁杆粉丝和忠实拥趸。



  新故相推,日升不滞。昨日的辉煌已沉淀为永恒的历史,今日的展望正召唤着明日的璀璨。新一年的脚步已渐行渐近,未来人大仍将与亿万人民同在、与奋进中国同行。


  再见,2021!你好,2022!



石泉县人大常委会主办   版权所有   陕ICP备10006042号

地 址:陕西省石泉县城老城   邮编:725200   电话:0915-6321296   邮箱:shiquanrenda@163.com

技术支持:博达软件     后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