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村庄、田野,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与繁华,早春微寒的晨光里青山会拥簇着几缕淡淡的白雾,夏夜田间的蛙鸣在清澈月光中荡漾,金黄色的秋饱含庄稼人最淳朴的喜悦,冬天是修养生息的季节,返乡的务工人为明年打拼积攒着精力。在乡间的岁月中,一个个田间村里的小故事,正在汇聚成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作为与群众联系最紧密,最受群众信任的人大代表当仁不让的成为谱写好这篇文章的主角之一。
在中池,看生活在良田和白云间的农民,看他们耕耘着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蔬菜和瓜果,看他们任劳任怨的身影,不能不让人由衷的感慨和敬佩勤劳农民的伟大,他们的劳动果实是人们生活的保障,是国家富强的根基,中池镇各级人大代表一直以来高度关注农业发展,以人大视角和站位积极参与其中。
2021年“8·22”连续降雨过后,在中池的灌溉动脉之一的东干渠上,总能看到一个女性的繁忙的身影,她是中池镇第三届人大代表李仁翠。当老百姓遇到李仁翠问她为什么老是在东干渠转来转去的时候,李仁翠说:“东干渠是我们筷子铺200多亩水田灌溉的唯一水源,连续降雨后,东干渠多处受损,致使灌溉用水无法正常进入到水田中,对来年水稻的种植和农民的增收将产生极大的影响,我要把东干渠每个地方都走到,详细记录受损的情况,提出恢复的意见,及时向镇人大反馈。”以她的精准统计为基础,镇人大向镇政府转交了相关情况,镇政府多方筹措资金,终于将东干渠进行了接通。看着清澈的泉水流入稻田,李仁翠也忘记的自身的疲惫,露出了久违的笑容。2022年筷子铺村200多亩水稻因东干渠的修复,经受住了连续高温的考验,获得了丰收,这让李仁翠觉得当时的辛苦、奔波都是值得的,也让她切实感受到了作为人大代表身上的责任和应该有的担当。
今年春天中池镇党委组织开展了“我为粮食生产助把力”活动,人大代表广泛参与,十余名代表组成了“插秧队”,共种植水稻30余亩,田间除草50余亩。中池镇第三届人大代表何康说:“这样的活动让我体会到了农作的辛苦和乐趣,脚下粘了泥土,下一步履职的步伐会迈得更坚定。”之后全镇开展的各种民生实践活动代表们也都积极参与,用实际行动体现出人大代表与群众的密切联系与深厚感情。
“种子好,收成才能好”。今年以来,中池镇人大代表在稳粮扩豆增油工作上持续发力,在组织优质种子上下足功夫,为全镇农户免费发放了宜香优2115水稻、中黄13大豆和陕油288油菜等优质籽种,目前水稻已喜获丰收,黄豆收割在即,油菜已全部栽植结束,这一活动赢得了群众的交口称赞。
作为农业镇,中池各级人大代表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参与到粮食生产之中,为中池镇农业产业发展写下了一篇篇产业兴旺的序言,他们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主动担当,同时以昂扬的斗志,深思谋划,在更多的领域中彰显作为。
在中池,看青山如黛河溪如画,看野花被风吹起,青草踩上去就会有咯吱咯吱的轻柔声响,乡间傍晚的风很轻,天空会有洁白的云,夕阳一照天空就像羞红了脸颊。只要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土地付诸情感,敢想敢试,人们走到中池时,定当是四方皆美皆可往,良田沃土亦如诗。在石泉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诸多人大代表扎根于此履职尽责,推动农旅融合的实践发展。
石泉是讲究人情味的地方,在有闲暇的周末,石泉的人们会邀上三亲朋五好友,说说近况,话话家常,而现在他们又拥有了一个好去处--堰坪村小竹园烧烤。人们在这里感受竹叶的摇曳、池河的缠绵、自然的美好,还能在这里感受到铁锅、土灶、吊罐等小时候的味道。县人大代表沈红每周末都会来这里看看,看着忙碌的大人、玩耍的小孩,她脑海中不禁浮现逐户流转土地、疏林、垒灶台、搭石桌的场景,特别是一开始的开业宣传和服务工作。在她的主导下,堰坪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投资的小竹园烧烤开业2个月,就实现了1万元的收入,后来,又吸纳本村能人参与经营,目前效益良好,旺季一桌难求。而与沈红有一样农旅融合发展想法的,还有西沙河村选出的镇人大代表陈相军,望着西沙河水库这一池清水和在此飞舞定居的朱鹮,陈相军大胆尝试,放鱼苗、置用具,将西沙河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垂钓办得红红火火,已实现了2万余元的收益。
“村里这几年变化很大,真的是旧貌换新颜了!”人大代表尹增亿兴致勃勃地说道。如今的堰坪村,人居环境干净整洁,这离不开尹增亿的一份功劳,作为人大代表他不只是自己上手当好群众的“服务员”,穿着志愿者红马甲加入环境清扫整治,也是一名“指导员”“宣传员”,他经常对垃圾分类和有害垃圾积分兑换进行指导宣传,促进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干净卫生的环境方能不失乡间美景的风采,尹增亿常说:“干好农旅融合离不开内外兼修,环境的维护是一个长期的事情,保护好家乡的环境,吸引更多的游客,是我们每个人大代表都要做到的。”农旅融合发展需要对农业农村的热爱,中池镇的代表们用钻研创新、敢想敢试的精神,咏诵出农村发展的秀美诗篇。
在中池,看人来人往的人大代表联络站,看与群众打成一片的人大代表,或进站安坐与群众沟通,或闲庭散步与群众聊天,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碧水青山间萌生出新的希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