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8年2月3日在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石泉县人民政府县长 周耀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县人民政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县人民,紧盯追赶超越目标,认真践行“五个扎实”,实现了年初既定目标。全年完成生产总值80.96亿元,增长12.2%;固定资产投资101.88亿元,增长23.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4.37亿元,增长16.9%;地方财政收入1.51亿元,同口径增长7.6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145元、9555元,增长8.9%、9.2%。荣获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
(一)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抢抓政策机遇策划包装21个PPP项目挤进国家项目库,其中汉江四桥、县城停车场顺利开工建设。骨干项目扎实推进,全县人民期盼已久的石宁高速正式开工,通用机场前期工作有序进行,阳安铁路二线征地拆迁全面完成、受到市上嘉奖。被市政府作为全市唯一申报的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已通过省级初评。全年建设重点项目190个,县城过境汉江大桥、杨柳体育馆等66个项目建成投用。投融资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民间投资增长25.5%。狠抓主导产业壮大。新增市级现代农业园区7个、产业化龙头企业5户,黄花菜获得原产地认证,石泉蚕丝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进入国家公示阶段,共荣获质量品牌4个,成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共建成标准化厂房5.1万平方米,古堰园区配建公租房即将入住,工业园区4A景区启动建设,池河工业园区启动征迁。新增入园投资过千万元项目12个,智能工厂一期、中兴VDC云数据中心、柏盛魔芋、利民船舶材料等10个项目投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建设深入推进,县城古街成为全市唯一获批的4A景区,雁山瀑布、饶峰驿站、中坝作坊小镇开园运营。后柳中坝、饶峰胜利成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文旅融合“15551”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出台了引客入石奖励办法,全年接待游客478万人次,综合收入30.68亿元,增长38.07%。着力促进居民消费,完成首批“四十双百”放心消费示范店建设,住房消费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亿元,增长15.3%。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创业活力增强,新注册企业355户,新增“五上”企业31户,三次产业结构比优化至9:65:26。
(二)城乡建设整体推进。完成县城“多规合一”规划修编,江南新区基本建成,杨柳、红花片区开发及棚户区改造提速,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供水管网改造、杨柳大道改造、G316江南路改街及江南栈道建成投用,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5%,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2%,气化率达80.2%。池河金蚕小镇、后柳水乡开发、喜河民俗风情街建设加快,南区垃圾填埋场及江南、池河、后柳、曾溪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城市创建稳步推进,省级文明县城、健康城市创建全面开展,成为全省首批森林县城,城镇化率达43.4%。城乡设施日趋完善,新改建骨干公路8条142公里、便民桥53座,城市公交总站投运;建成饮水工程81处,5处堤防加紧施工;农村光缆通达率达92%,60个贫困村接入100兆光纤,52个贫困村开通免费WIFI,11093户农村居民接入有线电视。
(三)改革开放深化拓展。坚持开放发展,先后到20多个城市开展招商推介,参加各类贸洽活动40场次,成功引进富士康、中国网库两个500强企业,共落地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46个,到位资金66.29亿元。与河海大学、常州金坛区建立对口协作机制,与长安大学合作组建资源环境研发中心,与安康学院、富士康共建了培训基地。科技创新步伐加快,申请发明专利15件,专利授权31件,科技进步贡献率32%。金融服务改革取得突破,组建了县财信融资担保公司,向152家企业选派金融顾问。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试点,农村土地确权被推荐受省政府表彰。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石泉模式在全市推广,公安警务改革初见成效,获得公安部表彰。
(四)脱贫攻坚扎实有效。抽调1404名干部组成150个驻村工作队精准派驻各村,全面完成对象核实和数据清洗,核定贫困人口8794户20400人。精准下达扶贫资金3.6亿元。水电路讯设施及“两室一场”全面提升。“能人兴村”战略取得实效,“支部+X+贫困户”产业模式广泛运用,带动4000余贫困户发展订单种植9551亩,促进7291人就近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1301个。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028户2847人,危房改造542户1273人。教育脱贫政策全面落实,兑现各类补助2506.96万元。270个责任医师团队为贫困人口提供签约式服务,减免、报销各类费用2393.41万元。选聘286名贫困人口为生态护林员。发放“兜底”保障资金4091.52万元,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苏陕扶贫协作有序开展。强化扶智扶志,新民风建设稳步开展,脱贫人口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全省人才助推脱贫及残疾人脱贫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在顺利通过国家易地扶贫搬迁考核和扶贫专项巡察两场“国考”的基础上,实现8个贫困村整村脱贫、1134户3747人脱贫越线。
(五)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扎实开展。建立了专项述职、履职清单、宣传教育、督察巡查工作机制。顺利通过中省市环保督察巡查,31件交办问题全部办结。深化落实“河长+警长+四员”管理模式,在全市率先建成汉江水质监测站,汉江水质保持稳定。节能减排力度加大,拆改锅炉15台,淘汰黄标车103辆,安装油烟净化设备451台,对6家页岩砖厂实行在线监测,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7天,超任务14天。坚持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治理,治理水土流失70.1平方公里,造林绿化5.47万亩,退耕还林7.72万亩,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六)民生事业全面发展。完成民生支出15.31亿元,增长21.63%。建成省市级创业孵化基地3个、就业扶贫基地9个、社区工厂4个,新增城镇就业1315人,转移就业5.01万人。实施校建项目11个、体育惠民工程14个,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达98.56%,高中阶段入学率达98.25%,高考二本上线万人比名列全市第二,教育信息化建设得到教育部肯定。迎丰籍运动员成姣在2017年世界残奥游泳锦标赛中勇夺两金一银一铜。卫计体制改革提速推进,省级幸福家庭示范县创建通过验收,完成两大医疗集团组建,建成村级卫生服务中心13个,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启动了全国文化先进县创建,石泉大剧院、博物馆、革命纪念馆、档案史志馆及86个镇村文化服务中心建成投用,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750场次,《汉江船夫曲》荣获省群英奖。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6768套,分配入住6168套,“住房难”问题得到缓解。建成迎丰区域性敬老院、8个农村互助幸福院、2个乡镇区域性公墓。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依法治访、安全监管及防灾减灾工作,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七)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坚持依法行政,在全市率先开展行政委托执法工作,办理行政复议案件9件。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群众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95件、政协委员提案125件。县镇村三级政务服务网络体系全面建成,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投入运营,39个部门权责清单制定公布,764项行政审批进驻政务中心一站式办理,其中298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大力倡导务实高效、苦干实干作风,建立了县域经济监测、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追赶超越季度点评、脱贫攻坚“四位一体”统筹推进及责任清单、问题清单、督办清单“三单”工作落实机制。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化政府廉勤建设。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招投标及“三公”经费支出,严格预算和专项资金管理,全面厉行勤俭节约。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查处违规违纪案件178件、处分191人、移送司法机关7人,“为政不为”专项整治处分55人,政风行风持续好转。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各级干部苦抓苦干的结果,是全县广大群众共同奋战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看到:营商环境不优,亲商安商氛围不浓,少数部门缺乏服务意识,行政审批效率低下,承诺事项不兑现,“为政不为”现象依然存在;工作推进不力,缺乏整体统筹,存在头痛顾头、脚痛顾脚的忙乱现象,工作落实不及时、不到位、不深入、不细致;执行能力不强,一些干部缺乏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在行不懂行、在岗不爱岗,不钻研业务,不提升能力,不能很好适应发展要求;工作创新不够,一些领导干部缺思路、缺方法、缺创新,抓工作平铺直叙、按部就班,工作质量急需提高;财政保障不足,公共服务能力低下,脱贫领域投入还需加大。面临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痛下决心,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8年的主要任务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践行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要求,聚焦“主攻五大、强化五弱、提升五化”总体部署,突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切实强化脱贫统揽、项目主导、产业支撑、城乡融合、改革开放,在确保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扎实进展的同时,推动县域经济扩规模、优结构、上水平。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不低于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9%。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关键支撑,力促经济增长
把稳增长放在工作首位,大力实施项目带动,着力培育发展动能,有效拉动经济增长。
扩大有效投资。全年实施重点项目200个,完成投资12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石宁高速、阳安铁路二线、通用机场、汉江四桥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重点抓好年产30万吨不锈钢制品、25万平方米玻璃制品、10万台冷链设备等重大产业项目,统筹推进移民搬迁、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和公共服务等民生项目。建立重大项目谋划推进协作机制,实施重大项目攻关行动,包装重大项目50个以上。精准对接中省产业政策,积极向上申报项目,全年争取资金11亿元以上。落实鼓励市场主体投资的优惠政策,多方拓展投融资渠道,新开工PPP项目2个以上。强化县级领导包抓项目责任制和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坚持一月一研判,一月一督办,对项目前期、征地拆迁、建设进度、环境保障、资金筹措等各个环节进行统筹安排,力促项目建设整体推进。
加大招商引资。按照“瞄准、舍得”原则,推进领导带头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精准招商。开展“走出去、引进来”活动,紧盯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主动走访对接知名企业,促进招引项目和推介产品联动。实行招商引资工作乡镇部门“一把手”负总责,坚持内资与外资、本地企业与外地企业、大项目和中小项目一视同仁,落实亲自接待、亲自洽谈、亲自协调、亲自督办;组建招商代办服务中心,做好企业服务工作,充分利用广大企业家的信息、人脉优势引进关联项目;兑现招商引资政策,对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特事特办”,力争落地500强企业1户,投资过5000万元项目30个以上,到位资金55亿元以上。
引导发展新经济。依托产业、区位优势,加快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枢纽经济立足石宁高速、通用机场、阳安铁路等交通枢纽建设,带动发展综合物流基地。门户经济立足举办鬼谷子文化高峰论坛、金蚕文化节等各类节庆活动,推进“鎏金铜蚕”“石泉十美”品牌塑造转化,打造“丝路之源、金蚕之乡”和“鬼谷子故里”对外开放新高地。流动经济立足全域旅游和“互联网+”行动,着力建设航空食品产业园和特色产品电子商务基地。
(二)突出三产融合,推动产业升级
按照“园区承载、项目带动、龙头引领、集群发展、品牌强县”的思路,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主导产业,把丝绸服装、绿色食品、智能制造、电力能源和大数据等作为重点产业,构建以大旅游为带动的骨干产业体系,促进三产融合发展。
做大做强全域旅游。以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为目标,继续巩固提升旅游产品、交通保障、环卫保障、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综合管理、宣传营销“七大体系”。加快云雾山鬼谷岭、杨柳秦巴风情园、印象汉江、后柳水乡、周家寨等项目建设,力争云雾山鬼谷岭、杨柳秦巴风情园正式运营。提升燕翔洞、中坝大峡谷、石泉古城4A景区及现有4个旅游名镇(街区)、7个省级旅游示范村建设水平,启动雁山瀑布、云雾山鬼谷岭、杨柳秦巴风情园3个4A景区创建及云雾山官田、中池堰坪、熨斗长岭、池河五爱和明星5个旅游村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建成3个综合旅游服务中心、2处旅游停车场、10所旅游公厕和3处汽车自驾游营地,开通旅游直通车。实施莲花湖国家湿地公园、北辰森林公园红色旅游等“旅游+”配套项目。加快江南四星级酒店建设,建成1家三星级酒店,开发石泉美食、特色小吃和旅游商品,支持电子商务、文化娱乐、健康医养、休闲健身等配套服务业发展,完善全域旅游业态。深化文旅融合“15551”工程,支持开发精品剧目,打造文化主题活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强化与中国旅游网、携程等知名机构合作,扩大宣传推介营销,深度融入秦巴核心旅游板块区域联盟,打响“秦巴水乡、石泉十美”品牌。落实引客入石激励政策,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专业导游队伍建设和旅游市场执法监管,全年接待游客5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6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5%以上,三产占比26.5%以上。
加快壮大工业总量。推进工业集中区改造升级和工业旅游区建设,完成古堰园区二期工程,启动池河园区建设,建成标准化厂房5万平方米以上,完成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全年入园投资过千万元企业10户以上,开工建设池河生物科技制药产业园、5万吨金属加工、6000吨棉纱棉线等项目,新投产智能工厂二期、信息产业孵化园、年产7000万袋料理包、锦晖服饰二期等10个项目。促进工信融合,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运用,推动装备制造、绿色食品、丝绸服装产业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按照“绿色化、休闲化、品牌化”发展方向,促进农业与工业、旅游及美丽乡村融合发展。争创2个省级产业园、新培育5个市级产业园、40个示范化合作社,带动蚕桑、黄花、魔芋、蔬菜、烤烟、养殖、中药材等产业发展,持续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产品和名牌产品认证,重点培育石泉蚕丝、柏盛魔芋、正兴黄花菜、嘉晟豆品、珍爱食品、鬼谷子腊肉、丰标牛肉、六台山茶叶、博硒杂粮、木竹山食材十大特色品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和追溯体系,抽检合格率达96%以上。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推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建成中国网库石泉电商谷,推进“农超对接”,拓展农产品营销渠道。巩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建设成果,新打造3个农旅融合民俗村,着力培育休闲观光农业品牌。
(三)突出城乡建设,打造“三宜”城镇
紧扣“三宜”石泉建设,以全域旅游推进景城融合,着力构建县城为龙头、镇镇都能游的美丽城镇体系,城镇化率达44.4%。
打造旅游名城。围绕“让‘宜居’成为石泉代名词”目标,以完善服务功能为切入,实施樱花广场交通组织、红花大道、公共停车场和城市入口道路提升改造等项目建设,强化教育、医疗、市场、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推进老城片区、红花南片、电厂南片棚户区改造,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00套、分配入住200套,启动公租房产权出让,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围绕“让‘宜业’成为石泉城镇化发展的一张名片”目标,以促进投资兴业为抓手,以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引领,统筹县城“一江两岸”和工业集中区“一区两园”组团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休闲、住宿餐饮、商贸物流、文化娱乐、电子商务、生产加工业态、劳动密集型企业及社区工厂,促进城市居住、生活服务和创业就业功能融合。围绕“宜游”及“游镇”融合目标,以全域旅游发展引领集镇建设,以集镇建设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加快石泉古城整体风貌改造、杨柳秦巴风情园扩容提质,支持池河金蚕小镇和后柳、喜河、熨斗、两河、云雾山等镇完善“游镇”功能,依托旅游产业聚集效应,大力发展标准化星级农家乐、精品民宿酒店,打造汉江及国道沿线文化旅游经济圈,培育形成独特的乡村旅游品牌。
加强城镇管理。按照“多规合一”要求,进一步编制完善县城规划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强化城乡规划刚性约束,加强城乡规划执法检查,严惩违法建设行为。深化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建成数字城管平台,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城市形象提升工程,完善“一江两岸”城市景观和国道沿线风貌整治,下茬治理“脏乱差”问题。创新社区管理机制,加强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物业管理,开展多元化物业管理试点。扎实推进城市创建,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确保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健康城市通过评估验收。
(四)突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任务,坚定不移推进“三个六”精准脱贫战略,高质量、高标准完成45个村、7000人脱贫。
抓实三业增收。围绕“短期保脱贫、中期保稳定、长期促致富”的产业发展目标,大力实施“企业(园区)+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每户落实1-2项增收产业。实施“乡村振兴+能人兴村”模式,持续抓好乡土人才队伍和能人队伍建设,鼓励能人创办领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示范化农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大力实施旅游扶贫和园区扶贫,加强苏陕扶贫协作,强化就业创业帮扶工作,确保贫困户增收达线、贫困村整村脱贫。
强化综合施策。统筹抓好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清零”。完善移民搬迁安置社区治理体系,做好社区管理、便民服务、创业就业引导服务。实施贫困家庭子女上学至就业全程帮扶。强化社保兜底和健康扶贫,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深化“能人兴村”、旅游扶贫、残疾人脱贫、“三变”改革、池河以脱贫攻坚统揽农村发展试点等工作,打造一批精准脱贫示范样板。坚持扶贫扶志扶智,强化政策引导和新民风建设,培树一批脱贫自强标兵,提振贫困群众“精气神”。
提升乡村设施。加快发展综合交通,建成G210县城过境线、池迎三级路、先锋至曾溪、长阳至凤阳公路改造以及雁山瀑布景区路、胜菩路、烈士陵园路,启动迎丰至云雾山四级路改造,中池老湾、熨斗刘家湾、迎丰梧桐寺大桥建设,新建便民桥20座。完成石泉客运站搬迁,开通县城至曾溪班线,探索解决全县镇村客运最后一公里问题。抓好农村公路养管及村道生命安全防护工程,争创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继续做好阳安铁路二线援建工作。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实施高效节水项目、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完成县城饶峰河口、后柳中坝河右岸、喜河王家庄防洪工程建设,启动富水河重点段防洪工程。实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三提升”、信息宽带全覆盖及有线电视入户工程,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小配套和村容村貌治理,积极争创美丽宜居示范村。
(五)突出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
牢固树立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的理念,落实“三个一”机制,以一流的营商环境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出台骨干企业培育、纳税大户奖励、企业人才引进、知名品牌创建等激励措施,建立导向有力的扶持实体经济政策体系。推行并联审批、代办服务、包抓帮扶、银企对接、政企沟通等工作制度,落实“不叫不到、随叫随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的服务理念,让“规定清的马上办理、约定好的立即兑现、没规定没约定的怎么有利企业怎么办”成为基本理念和工作方法。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通过举报投诉、社会评价、精准巡察、责任追究等系列工作机制,倒逼干部改进作风、优化服务,以优质服务让市场主体在石泉投资放心安心省心。落实县级领导和部门包联重点企业制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加大市场主体扶持培育,全年新增投资过百万法人企业100户以上、“五上”企业20户以上。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进一步改进行政审批服务,着力打破各种互为前置的审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争取供电、供气等各类扶持政策,降低实体经济用能、用工及制度交易成本。深化金融服务改革,完善金融顾问制度,壮大县财信担保公司实力,搭建“石商贷”融资互助平台,设立5000万元产业发展基金、2000万元中小企业贷款周转金,理顺国有投资公司运行机制,推进资产证券化试点,高效对接政策性银行,积极争取长周期、低利率专项贷款。加快池河新兴、中池堰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饶峰胜利、池河五爱“三变”改革试点,探索推进城市资本向农村流动工作机制。
扩大开放合作空间。按照“要尽快在‘一带一路’和全国范围内建立我县对外开放长效合作平台和工作机制”要求,加快池河金蚕小镇建设,拓展丝绸文化对外交流,打造丝路之源新起点。抓住苏陕交流常安合作机遇,建立“长三角”对接合作机制。深化与各类高校、各大知名企业、行业协会战略合作,广泛建立一批对外开放合作平台。加快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主动融入区域联动发展。强化全要素招商理念,以项目招引核心技术、先进管理、高级人才等先进要素集聚。建成河海大学石泉专家工作站,加快长安大学资源环境研发中心、陕西师大金蚕文化研究成果转化,申请发明专利13件以上,专利授权30件,科技进步贡献率35%。
(六)突出绿色发展,共建美丽家园
推进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建设,争创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让石泉天始终蓝、山始终青、水始终绿,让绿色成为石泉最大的竞争力。
解决突出问题。创新“135”环保工作机制,持续抓好突出问题及中省环保督察整改销号。深化落实“河长+警长+四员”制度,完成一级水源地保护区居民搬迁,开展饶峰河断面水质提升专项治理,确保汉江水质稳定向好。开展秸秆禁烧、工地扬尘、油烟污染、燃煤锅炉拆改、高污染燃料禁燃和烟花爆竹燃放整治,确保空气优良天数305天以上。开展畜禽养殖禁养和限养区专项整治,完成重点区域养殖场整改搬迁。强化耕地占补平衡,守住20.52万亩永久性基本农田红线。常态化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和志愿行动,实施节约型机关、绿色单位创建,提升全民环保意识。支持企业实施清洁化生产和循环化改造,建设沼气发电、生物有机肥等生态产业项目,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
提升环保设施。推进“两厂(场)”建设,启动饶峰、两河、迎丰、中池、云雾山集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建成喜河、熨斗污水处理厂和东北、西北区域性垃圾填埋场及县城建筑垃圾填埋场,完善杨柳新区、江南片区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做好有害生物防治,加强天然林保护,造林绿化4万亩。
加强执法监管。全面落实环保工作责任和工作机制,持续开展汉江水质保护、秦岭生态保护专项执法和矿山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乱排滥倒、乱挖滥建、开山毁林等违法行为。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做好危化物品监管,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坚决防止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
(七)突出民生改善,增进群众福祉
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办好群众最关注、最迫切、最广泛的实事上,让群众更多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优化公共服务。开展国家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建设,强化就业指导和创业帮扶,全年培育3个市级创业孵化基地、1个返乡农民创业示范园、6个社区示范工厂,新增城镇就业1300人、返乡就业2100人,扶持创业500人。围绕“石泉人不把孩子送到外地上学”和“石泉教育质量全市前茅全省一流”的目标,以提升教育质量、推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为主线,实施江南高中和9个义务教育改薄项目建设,有序开展城乡教师交流,持续抓好名师名校和师德师风建设,巩固和培育100名省市级教学能手,创新初高中办学模式,打造中小学优质教育质量链,高考二本上线率位居全市前列,创建为国家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围绕“石泉人尽可能不到外地看病”和“服务优、成本低、保障好”的目标,推进“健康石泉”建设,加强两大医疗集团运行管理及投入保障,加快紧缺专业人才及高职称人才引进,实施学科带头人、骨干医师培养工程,促进专科医院、名医名科建设及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快江南医院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扎实推进“互联网+医疗”,以县级医疗机构为平台构建上联三级医院、下联镇村医疗机构的远程会诊平台,充实镇村卫生服务人员,完善医患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提升县镇村医疗服务一体化水平。推进“文化惠民”“全民阅读”活动,完成文化馆、图书馆、电视台搬迁和80个基本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出版《石泉县志》,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固化群众性文体活动,完成全国文化先进县创建。
强化社会保障。推进城乡社保扩面,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及农村合疗参保率分别达99%以上。实施城乡社会救助全覆盖,支持慈善协会、老促会及其他公益组织开展扶贫济困活动。建成社会福利中心、残疾人托养中心及4所区域性敬老院,五保集中供养能力达70%。推进省级残疾人脱贫示范县建设,扶持贫困残疾人创业就业。落实惠民殡葬补贴政策,推进绿色文明殡葬。
创新社会治理。大力培育“石泉精神”,实施以“育治带导”为核心的“六进六治六立”新民风建设,开展扫黑除恶及打击黄赌毒专项行动,举办“石泉十佳”评选活动,开放革命纪念场馆和廉勤教育基地,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深入实施“七五”普法,营造全民尊法、守法、用法氛围。抓好“13N”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实施信访法治化建设探索创新,构建“三调联动”大调解格局,提升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不断深化“五共五制”社区治理机制。深化警务改革和“爱心警务”模式创新,实施社会治安综合防控,提升平安石泉建设水平。加强市场监管,动态管理“四十双百”食品放心消费示范店,重拳打击非法添加、黑作坊等违法行为,确保食品安全。强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抓好道路交通、消防火灾、建筑施工、工矿企业、特种设备及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做好防汛、防火、地灾及气象灾害防范工作。
办好十件实事。围绕群众“上学便、看病便、停车便、入厕便、购物便、健身便、办事便”和“环境优美、冬暖夏凉、健康养生”等民生所需,集中办好民生实事。一是新建城关镇第二小学和县城第二幼儿园,新增校舍2.3万平方米,新增学位1800个。二是开通县医院、中医院网上预约挂号,药房、挂号、收费窗口排队超过20人时增开窗口及时分流,实行同级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降低就医成本。三是新增公共停车位1000个,新投放公交车3辆,加强对已建成停车位收费监管,延伸加密公交班次,提高站点覆盖面和准点率。四是新建城镇公厕20个,力争集镇、特色旅游村和城镇社区都有1—2个公厕。五是规范改造便民市场3个,建设生鲜超市4个。六是试行免费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增加公园、广场、小区体育公共设施。七是开通微信办件功能,办好“12345”24小时政府服务热线受理事项。八是实施饶峰光明、中池西沙河美丽乡村建设,再新争取3个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九是新建35KV变电站1座,实施农网改造升级74.77公里,新增天然气用户1500户,推行水电气网上缴费,强化电气供应保障。十是建成汉水颐园老年公寓,深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同时,做好国防动员、双拥共建、国家安全、优抚安置、人民防空以及统计、移民、外侨、对台、史志、档案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工商联等人民团体发挥更大作用。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始终坚持“为民、务实、清廉”要求,推进管理和服务创新,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着力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
坚持依法行政。恪守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做到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实施政府法律顾问全覆盖,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创建省级法治政府示范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主动接受公众和舆论监督,确保政府决策民主科学、公开透明。
坚持真抓实干。推行政府工作和项目管理精细化,实施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继续推进“最多跑一次”及“减证便民”行动,切实方便群众办事。改进调查研究方式,强化政企政民互动,多渠道了解民情、征求民意、集中民智,主动回应群众关切,解决好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大力倡导立说立行,坚持一线工作法和“清单”工作法,逐项任务明确责任团队、时间节点、预期目标,强化督查督办,做到紧扣责任不推、紧盯任务不松、紧抓问题不放。更加注重工作创新和创先争优,集中精力落实好重点创新课题,努力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工作模式。
坚持从严治政。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为民服务担当。坚持集中培训、外出学习和实践锻炼制度,促进干部增才提能。加强公职人员管理,对干部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怀,大力整治庸懒散浮拖等“为政不为”行为,严厉惩处政令不畅、服务不优、作风不实问题,坚决查处幕后操纵、支持怂恿阻工闹事和吃拿卡要等破坏发展环境的行为。进一步夯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央“八项规定”细则,着力精文减会,持之以恒整治“四风”。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严格公务用车、办公用房和公务接待管理,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健全工程项目、政府采购、资金使用等重点领域监管机制,实行公共资源集中交易,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支持监察机关查处违法乱纪案件,大力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促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
各位代表,石泉的发展已经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人民群众寄予厚望,新的使命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提振精神、凝聚合力,实干创新、砥砺前行,努力为建设“三宜”石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五个扎实”和“追赶超越”。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陕西,对我省提出“五个扎实”的工作要求和“追赶超越”的目标定位。“五个扎实”即扎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扎实加强文化建设,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扎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
2.PPP项目。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3.文旅融合“15551”工程。第一个“1”是编排一台精品迎宾晚会。将“秦巴水乡•石泉十美”音诗画舞大戏在县剧院常态化演出,充分展示石泉地域文化特色。第一个“5”是打造五大文化产业园。即云雾山鬼谷子文化产业园、杨柳秦巴风情园、县城古街文化产业街区、后柳水乡文化产业园区、熨斗古镇文化产业街区。第二个“5”是开展五大主题文化旅游活动。即云雾山之春、汉江之夏、水乡之秋、燕翔之冬、春节民间文化艺术节。第三个“5”是固化五大专场演艺。即禹王宫汉调二黄、古街皮影戏、老县衙县官断案情景剧、杨柳秦巴风情园民俗演艺、云雾山鬼谷子专场演出。最后一个“1”是招商形成一系列文化产品开发项目。
4.“四十双百”放心消费示范店。即10家特色规范化餐饮店、10家品牌农家乐、10家示范化夜市店、10家旅游产品(商品)示范店、100家放心餐饮店和100家食品诚信销售店。
5.“五上”企业。是现阶段我国统计工作实践中对达到一定规模、资质或限额的法人单位的一种通俗称谓。包括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规模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
6.多规合一。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形成全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的空间规划格局。
7.“三变”改革。即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
8.支部+X+贫困户。“X”为龙头企业、合作社、能人大户、经纪人等。即充分调动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种植基地等不同组织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切实推动贫困村、贫困户增收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由“阶段性”向“持续性”转化的模式。
9.“河长+警长+四员”管理模式。全县每条河流均落实1名河长,并由县委、县政府领导分别担任11条主要干支流县级河长。并为每条河流分别配备1名县级警长、1名水政监察员、1名环保执法员、1名海事执法员和1名城管执法员。
10.“主攻五大、强化五弱、提升五化”总体部署。主攻“五大”即大投资、大产业、大转型、大开放、大创新;强化“五弱”即脱贫攻坚、人才工作、教育发展、医疗服务、营商环境。提升“五化”即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绿色化。
11.石宁高速。该项目连接十天高速与西汉高速,长约50公里,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进行建设,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总投资约65亿元。该项目是十天、京昆两条国家高速公路的迂回线路,兼顾西康高速复线功能,缓解京昆高速秦岭隧道和包茂高速秦岭终南山隧道的通行压力。
12.通用机场。即通用航空机场的简称,是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的机场。主要用途包括开展飞行员培训、空中巡查、防林护林、喷洒农药等作业飞行,以及应急救援、商务包机、空中摄影、景点观光、空中表演、救助危重病人等民生功能。
13.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省委书记胡和平在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上提出。要发展枢纽经济,加快“国际航空枢纽”和米字型高铁网建设,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在陕西布局全球中心或区域性中心,带动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融资租赁、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供应链。要发展门户经济,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加快“国际运输走廊”和陕西自贸区建设,着力打造交通商贸物流、国际产能合作、科技教育、国际文化旅游、丝绸之路金融五大中心,不断增强向西开放、向东集散、辐射全国的能力。要发展流动经济,办好欧亚经济论坛、丝博会、农高会等展会,用好物流中心、保税区、出口加工区、高新综合保税区等平台,增强国际高端资源要素的吸附力和整合力,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既畅通其流、又汇聚融合,为我省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14.“三个六”精准脱贫战略。第一个“六”是突出“六个精准”要求。即对象精准、分类精准、措施精准、项目资金使用精准、派人包抓精准、脱贫精准。第二个“六”是实施“六个一批”脱贫工程。即“三业”(产业创业就业)脱贫一批、移民搬迁脱贫一批、教育脱贫一批、医疗脱贫一批、生态政策补偿脱贫一批、兜底脱贫一批。第三个“六”是健全“六个一”工作机制。即一村一个工作队、一村捆绑一批项目资金、一户一名干部包抓、一户一验收销号、一套信息系统监测管理、一套严格的督导奖惩办法保障落实。
15.旅游扶贫模式(一旅三带一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民(贫困户)创业就业和发展产业,带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带动乡风文明建设,促进乡村振兴。
16.四好农村路。即建立完善“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工作机制,为实施乡村振兴、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支撑。
17.优化营商环境“三个一”机制。一是建立一套导向有力的扶持实体经济的政策体系;二是建立一套优质的服务市场主体的工作制度;三是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18.“135”环保工作机制。即一把手工程(各级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三项制度(河长制、巡察制、考核制),五大长效工作机制(环保投入、环境教育、环境执法、技术监测、污染排治)。
19.石泉精神。即热爱石泉,热情友善,敢为人先,开放包容,团结和谐,敬业奉献。
20.“六进六治六立”新民风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进”,抓好突出问题“六治”,着力实现“六立”目标。“六进”即进机关、进学校、进村庄、进社区、进家庭、进企业;“六治”即整治大操大办、高额彩礼份子、铺张浪费、奢靡攀比等不良风气,整治失信、失德、失志等不文明行为,整治算命、看风水、信鬼神等封建迷信活动,整治“黄赌毒邪霸诈闹”等违法犯罪行为,整治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整治城乡环境面貌;“六立”即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魂,立起“诚孝俭勤和”文明新风,立起遵规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立起“爱我家园·保护环境”的行为自觉,立起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立起群众身边的文明典范。
21.“五共五制”社区治理机制。共商、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理念和文化引领、安全防控、矛盾调处、民生服务、居民自治五大机制。
22.“13N”联系服务群众机制。“1”即县委设一个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办公室统筹各方面力量和相关制度的落实;“3” 即常设县政务服务中心、县政务信息中心、县信访接待中心三个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窗口体系;“N”即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的书记民情“三本账”、干部包联、代办服务、信访包案、领导接访下访约访、矛盾排查化解、实事暖民、民意调查等若干项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制度。
23.“爱心警务”模式。即实施“爱民窗口”惠民、“爱心大厅”便民、“爱心驿站”为民、“爱心网约”利民、“爱心送法”护民、“爱心三下”暖民六大工程,着力打造更便民、高效、优质的民生警务。
24.“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即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25.“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